工商時報【記者楊穆郁/台北報導】

在新股上市、櫃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停限制下,股價往往出現令人驚艷表現,像介面(3584)、盈正(3628)等,都出現掛牌之後強漲的蜜月行情,尤其是最近的盈正,以185元掛牌上櫃,第一天盤中最高價即漲到549元,這種大漲表現,除了帶動申購熱潮之外,也使得未上市(櫃)股票再受矚目,因為有人會認為持有未上市股票,等到掛牌交易時就「發」了;然而果真如此嗎?答案恐怕不是。

由於未上市(櫃)股票並沒有公開透明的交易市場,交易機制也欠缺法律規範,是以投資未上市(櫃)股票,是必須冒很多風險的。根據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之前整理、分析的資料顯示,投資人透過未上市盤商買賣未上市(櫃)公司股票,可能會碰到下列幾項風險:

一、投資標的公司之資訊未完全公開,是以容易買到有財務危機問題公司之股票。

二、交易市場之投資人可能會以太高的價格買進未上市(櫃)股票。

三、可能買到偽造或變造的假股票。

四、由於流通性不佳,導致買進之後,不易轉讓出去,變現性相對困難。

五、若發生違約交割時,無法獲交割結算基金賠償。

六、若買到股票之公司並無股務代理機構,則無法確認其過戶是否完成,恐損及投資人的權益。

由於未上市(櫃)(含興櫃)股票不在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管理範圍內,因此,不像上市(櫃)公司必須定揭露各重財務資訊、重大訊息也必須於股市觀測站揭露,內部人轉讓持股,也必須依規定提出申報,資訊透明度較高,是以投資未上市(櫃)股票,有時候沒有充分的資訊可供參考,只能憑對盤商、介紹人的「信任」,其餘部份就得靠點運氣的成份了。

在國內未推出「興櫃市場」將未上市(櫃)股票納入規範、常規管理之前,未上市(櫃)交易,除了熟人之間私下交易之外,大多以未上市股票盤商推薦、受理買賣為主。

這個階段交投活絡的未上市(櫃)股票,固然有些後來都上市、上櫃交易的,但也不乏當年市況極佳,但後來卻因各種不同的因素,有的迄今仍未能上市上櫃、有的甚至因經營不善,股票變壁紙,而讓投資人血本無歸者。

其實過去20年來,雖然有未上市(櫃)股票,IPO之後股價表現不錯的成功經驗,但失敗的例子也不少,市場上較知名的錯誤示範即包括:三光惟達、華隆微、公鹿實業、聯蓬食品等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pershinge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