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後,就投入建築開發行業。」
■慘賠/未設停損,新紡讓常勝軍慘遭滑鐵盧
從訊息判斷出產業趨勢,讓王仁民得以心有見地進出股市,並能輕鬆獲利;而同樣的投資邏輯,也複製在七十七年的東和紡織布局上,讓他的戰果再添一筆。在看好台灣成衣外銷數量增加,東和的紡紗業務不錯,加上公司又有擴充產能計畫,所以,王仁民從三十幾元開始買進東和,股價一度飆到一百八十多元,賺了三倍,就這樣透過抓對產業趨勢錢滾錢,讓他躋身億元俱樂部。
只是,沒想到七十八年第四季把錢重押新紡的投資,卻讓王仁民慘遭滑鐵盧,上億元的資產瞬間蒸發八成。當時他看好新紡位在士林的土地極具開發潛力,資產題材豐富,沒想到,央行宣布對房地產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,房地產交投急遽冷凍,熱騰騰的題材瞬間變成了包袱。而他以每股二百元買進的新紡,股價因此跌跌不休,後來跌到三十幾元,才認賠殺出。經過這次的教訓,讓他學到了不宜過度樂觀,以及設停損點的重要性。
「吃了這次敗仗,讓我的眼淚只能往肚裡吞!」談起昔日從股市常勝軍到慘賠經驗,王仁民不禁紅了眼眶。好面子的他,不敢讓妻子知道,只能偷偷地在外面打公用電話跟好友訴苦,「朋友安慰我,雖然賠了這麼多,但算算還是有個一、二千萬元,比起一般上班族所賺的錢,我還算是好的了!」
有了友人的安慰與鼓勵,王仁民又燃起了投資的鬥志。為了解電腦產業,他在八十年去學組裝電腦,甚至還力邀有電腦碩士學歷的弟弟一同去參加在美國舉辦的Computex 電腦展,利用第一線的走訪,掌握最新的產業趨勢。因為深入了解,他在八十二年底,以平均成本三十幾元持續布局宏碁,八十三年宏碁曾經飆到一百多元,雖然王仁民手上一半持股賣在五十幾元,但剩下的都在百餘元出脫。
奮起/深入研究,台玻、遠雄都有好回報
而王仁民談起近幾年最得意的佳作,莫過於台玻。曾經在金融海嘯期間,在每股十六元至二十六元間買進台玻的王仁民,談起台玻,如同千里馬遇到伯樂般地興奮;因為徹底研究並了解玻璃產業趨勢,及深度了解台玻發展,他手中持有的台玻股票,一度高達四、五千張。在台玻諸多的利多中,王仁民最看好台玻在節能產業中的地位,其中,又以生產的Low-E 節能玻璃最被他長線看好,而從台玻股價一度逾五十幾元來看,他持有的台玻股票,獲利早已超過一倍。
從產業角度來看,由於二氧化碳可存在大氣八十年,若超過兩度就不易降下來,因此不論是大樓還是其他利用Low- E 玻璃,節能減碳的議題依舊是長線趨勢,因此除了部分股票高檔獲利了結拿來做公益,王仁民至今仍握有台玻持股。
除對玻璃產業有獨到的看法外,對於最熟稔的營建業,王仁民則持續看好遠雄與長虹。除了在通膨趨勢下,營建資產股是保值重點外,他認為目前實施的奢侈稅僅限兩年,未來仍無法抑制房價上漲趨勢,加上上述兩家公司現金殖利率都超過五%,投報率還算不錯。
至於如何抓對產業趨勢?王仁民不吝惜的公開他的心法,他舉例,觀察產業趨勢、投資熟悉的產業、了解經營團隊,以及清楚產業上下游關聯,是他精準判對趨勢的方法。
王仁民說,平日他會多充實整理基本面,均有助於日後訂定持股目標價格的參考。他分析,股價是經濟的先行指標,通常領先九個月,而貨幣供給、利率走向與科技的發展又是股價的先行指標,大都是環境趨勢研判的參考指標。
王仁民以過來人經驗建議,投資人要投資熟悉的產業與公司,可以多花時間搜尋產業訊息,盡量參加產業相關演講、法說會。至於產業訊息,則可針對不同產業需求,定期閱讀資訊。例如要研究太陽能產業就要觀察Solar Buzz的訊息;研究玻璃產業就可以從中國玻璃網(www.chinaglassnet.com)取得訊息。其他包括觀察公開股市觀測站、奇摩股市個股研究及各證券公司的即時訊息、研究報告、國內外相關廠商的季報,都是他平常抓住產業必須定期閱讀的資訊。
■配置/套利賺收益,不忘布施愛心投身公益
「一旦對產業、公司夠了解,就不難判斷其長期投資價值,以及進出時點。」王仁民指出,當該檔股票漲了一段後,出現成交均量的三倍量,就可以作為減少持股的參考,至於只要是趨勢向上的產業,在下跌與盤整一段時間後,出現量縮小到最小時,即可作為進場參考。
至於在資金的配置上,王仁民偶爾會透過借貸低利資金,來投資高現金殖利率且產業趨勢向上的公司,利用「套利」賺取投資收益。他指出,目前有些銀行,可利用擔保品公司發行的公債為利率談判籌碼,借到年利率一.八%的資金,若挑選一檔股票,有五%殖利率的公司,扣除綜合所得稅率估計的一%話,仍有二.二%的利潤。
王仁民就曾經用台化的股票去質押,和銀行談貸款利率僅一.四五%的資金,來投資現金殖利率高達七%的遠雄,他認為即使目前利率已調升達一.七八%,扣掉一%的稅率,也有四%的利差收益,或是拿來投資台玻,都比放在定存的收益來得好。
更難得的是,王仁民除了投資有道外,還把取之於股市的大眾財,布施給社會。「算算我每年花在公益上的捐款,至少超過一輛賓士E三○○(市價約三百萬元)!」王仁民笑著說。他的物質欲望其實並不高,雖然年年捐款金額超過一輛賓士車,但他自己開的卻是市價只有八十萬元的豐田休旅車。如今仍持續熱心公益的他,二十年來,光是捐款金額就超過三千萬元。
「其實家裡的這輛車也大多是老婆開,我出門都坐公車、捷運,趕時間再坐計程車,很方便。」王仁民笑著說。他不重視物質享受,但卻很享受投資的樂趣,與投身公益幫助他人的那份成就感。
當年,王仁民想當老闆的心願獲得滿足,儘管他不開公司,但從判斷產業趨勢,進而投資公司股票,一樣過足當老闆的樂趣出生:1951年
現職:專業投資人(投資資歷27年)
經歷:飯店行李員、房地產代銷業務
學歷:淡江大學國貿系
王仁民的股市投資四階段
看好紙業前景,滾出上億身價
民國74年,國內經濟好轉、外銷增加,看好紙業前景,在每股18元的價位買進榮成,隔年賺一倍賣出。76年,因紙漿報價持續上漲,再度看好紙業需求,以每股60多元布局華紙;78年2月,觀察到台灣造紙業競爭力有待加強,在高點85.5元賣掉300張華紙。經此一役,在78年就滾出上億元身價。
錯押紡織,資產蒸發僅剩2000萬元
民國78年第四季,看好紡織,重壓新紡,79年股價卻從每股200多元重挫至30幾元,資產嚴重縮水至2000萬元。此後決定搞懂產業,甚至報名上電腦組裝課程,想徹底搞懂電子產業,準備東山再起。
民國82~86年 布局電子,重新翻回億元
資產至少逾2億元
歷經電子股起飛財,96年以每股30幾元買進台玻,97年金融海嘯期間繼續加碼(約16.6~25元多),最多持有5000多張,在股價50元附近出脫半數持股。98年看好營建股後市,以每股23元多買進遠雄(目前68.8元)、42元買進長虹(目前73.5元),持有至今。
1.平時勤觀察產業趨勢
有機會盡量參加中華民國證券分析協會、中華財經策略協會、工商協進會、證券公司等單位組織的參觀行程,或工研院、《財訊》參訪團、各證券公司、行業展覽會參訪國外行程,有助掌握行業最新動向,也可由其他同行獲得寶貴知識及訊息。
2.挑選熟悉的
產業與個股
節能及再生能源是產業趨勢,身在其中的個股自然能跟著受惠。但儘管同樣都是太陽能產業,除生產製造多晶矽的門檻較高外,其他的區塊都容易因擴充產能導致供過於求。此外,台玻生產的節能玻璃,因具有競爭優勢,又是高現金殖利率概念股,值得長線持有。
經營團隊攸關一家公司營運好壞,而大股東由於利益相關,努力經營是必然的,所以大股東持股比重越高,自然會投注更多的心力在公司經營上。因此,持股須多看年報及財務報表,多問公司問題及打聽產業趨勢,並與國內外同業多做比較。
由下而上
應掌握上游(通常是原料、設備供應商)同行擴廠情況,及客戶、消費者的反應。如果是當紅的產業,即使短暫的供過於求,但經過需求成長,往後擴廠還是會派上用場;否則如閒置、折舊多,易造成虧損及財務問題。
產業趨勢向上的公司,包括台玻、遠雄、長虹都是可續抱的個股。
選股理由:由於溫室效應,造成天氣冷、熱極端化,而台玻的節能玻璃,可阻擋過多的陽光照射屋內,降低冷氣的需求;也可以把暖氣留在室內,減少耗能,所以是節省能源的選股對象之一。
選股理由:寬鬆的貨幣政策,再加上未實施課徵財產交易所得稅,故房地產仍是最佳的保值標的之一;而營建資產股以原料(土地)存貨多、營造質量多,為優先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