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50萬元標會起家,一年營收12億元, EPS上看2.3元》

延用護士,擔任醫療器材店的第一線銷售員,杏一醫療的「擴張策略」奏效,董事長陳麗如親率娘子軍,打拚成全省最大、最綿密的醫療器材直營店。有一天,到銀行去辦理公司戶頭,沒想到,銀行經理竟認為我太年輕了,並說,我怎麼可能是100家直營店的女老闆?還誤認我是詐騙集團!」杏一醫療董事長陳麗如,回憶起當初創業時,深深嘆一口氣表示,萬事起頭難,心中真是百感交集。






人事策略~是第一核心價值


一位平凡的小護士,16年間,憑自己的護理經驗,開設了全省最大、最綿密的100家醫療器材直營店,目前 1 年營收預計10億元,每股盈餘(EPS)0.23元,並計畫在 2 年內股票上市。

杏一醫療董事長陳麗如剖析:「杏一最大的成功之處,在延用過去沒有人用過的護士,去擔任器材店的第一線銷售員,讓專業來說話,用專業的護士,去告訴顧客什麼是治療醫學,什麼是預防醫學,用護理專業,來引導市場行銷策略!」杏一用對人、「人能盡其才」,讓「貨暢其流」,人事策略是最成功的第一核心價值。

為此,陳麗如常常跑在第一線,親率娘子軍,自已編寫教材,自己授課,成為今日擴展100家直營店的女企業家,成功的人事策略,是杏一最大的核心策略。

陳麗如透露,判斷市場,評估競爭者弱勢,掌握先機,用「擴張策略」擴大經濟規模,成功佔領市場,是杏一第二切入市場的有效方法。

這一路走來,細數歲月如梭。陳麗如回憶,民國69年時,她從柳營小鄉下敏惠護校畢業,考上明志工專二專部護理科,由於是公費,所以留在長庚醫學院 6 年,最後擔任內科、胸腔科的副護理長,因表現優異,還曾親自看護台塑董事長王永慶的母親王詹樣太夫人。

照護台塑阿嬤 擢升

因為勤快又機靈,一九八七年她被指派去王家照顧王永慶的母親,「董事長每天都會定時問候媽媽。」「他不像外表那麼嚴肅,私下很平實、親切。」
「有次董事長帶來別人送的進口餅乾禮盒,恭恭敬敬端上來,請媽媽嘗嘗看。」「沒想到,第二盒他就雙手拿給我,說:『小姐辛苦了,這是人家送的名產。』」當時二十三歲小護士學到「稻穗愈飽滿,愈會彎下腰來」。
外界很好奇,王家為何挑上當時才二十三歲的陳麗如擔任台塑阿嬤特別護士,陳麗如輕描淡寫帶過:「當時王太夫人有心臟方面的毛病,而我在心臟胸腔科待了三、四年,剛好就被派過去了!」半年後,陳麗如回到林口長庚成了副護理長。一般護士要十年的升遷路途,她五年就到了。
但她也曾因過勞生病,一度瘦到三十八公斤,媽媽心疼要她別做了,「但我真的很喜歡護理工作,病人躺著進來,因為我的照顧而笑著走出去。」

病人躺著回來 創業

「每次內科的病患出院前問到哪裡可以買氧氣,護士標準答案都是:『翻電話簿,找氣體行。』沒想到,有一次,病人第三天就躺著回來,喘著說沒買到氧氣。」
「我試著翻電話簿,根本找不到氣體行,而且醫療氧氣跟工業氧氣不同,醫院也沒人說;我跑到醫院外面,只有幾家小店賣些紙尿布、紗布之類,根本沒有人賣專業醫療照護用品。」這次的事件對陳麗如衝擊很大,也成為她創業的契機。
一九九○年,她二十六歲那年挺著大肚子、拿著標會得來的十萬元,在林口長庚醫院的對街二樓開了第一家店,「租房子、做招牌、還要買收銀機,錢根本不夠買貨!」陳麗如硬著頭皮跟血壓計廠商借貨,那時一台血壓計要一、二千元,老闆怎麼可能「借」給素不相識的人?
「可能是孕婦挺著大著肚子也跑不掉,我跟老闆說借我放二台,只要一賣掉立刻付錢。開幕第一天,就賣掉一台血壓計,當天老闆不放心跑來看,就這樣,他天天跑來收現金,維持了幾個禮拜。」
做護士很在行,當老闆卻是從頭摸索。「我連到銀行開公司帳戶都被拒絕。」好強的陳麗如從電話簿找廠商、也到別人貨架上抄電話,「只要病人需要用的,我一定找來賣。」從敷料、紙尿布、血壓計、輪椅、助行器、氧氣製造機、病床到馬桶椅,甚至套裝組合全都沒放過。


從小護士、護理長,到自行創業,陳麗如心想,很多病人在出院之後,還要攜帶器材回家診療,但卻不知如何正確使用,包括血糖機、血壓、化痰機,衛教資訊不足,是醫療體系的一大漏洞。所以,她創業開設一家器材店,一可服務病人,二可歷練做生意,這是很有挑戰之事。因此,她便向母親表達看法,母親替她標了一個會,一共50萬元。

全力說服~器材廠商先寄賣

這一筆50萬元創業基金,陳麗如並沒有動用。她先說服很多器材廠商,先「寄賣」、後付款,為了順利付款,她差一點向廠商「跪了下來!」,陳麗如說,保證貨絕對賣的出,但是我的人絕對不落跑!於是,她從每一週付款到每一個月付款,最後用支票周轉現金,在長庚醫院的對面一處不起眼的幾坪二樓,開設了第一家自己的店,目前已這家店成了企業總部。

醫療器材市場有多大?陳麗如分析至少是現有人口的80,一點也不誇張,如再延伸到治療醫學、預防醫學,醫療市場可說是無限大。因此,鎖定目標市場、清楚客源是第一要務,她從代理商、擴展批發商到OEM,一夕成為全國最大、種類最齊全的通路商。

老公辭職幫忙 e化

 

 

民國85年,她開了 7 家店,平均每一年開一家店,展店速度正常,但在認識了現任丈夫之後,他負責管理,自己負責銷售,順利導入MIS(資訊管理)系統,不到 9 年,一共在全國拓展了93家店,平均 1 年開10家店,每 1 個月開一家店,這種擴點速度已創下全國新紀錄。

如何快速展店?又能家家賺錢?她首度公開二大密笈,一是開在醫院內的福利社,或善用醫院內擺攤位,二是開在醫院方圓附近100公尺之內。這種與醫院「共生」或「寄生」的互補,一可發揮綜效,二可拉近客戶距離,縮短顧客消費時程,採「短打」、近「跑壘」的行銷術,相當罕見,也是杏一最特殊的商業模式。

運用統包方式~與醫院談合作

自創品牌、商業模型、年輕護士,三大鮮明策略與形象,是陳麗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她到底多年輕?答案是,民國53年次,今年40歲出頭,卻擁有全國100家自負盈虧的直營店,而不朝加盟發展。

杏一最特殊的朝直營店發展,因人事成本很高。若以每一家店平均員工2~4人計算,一位員工月薪3.5~4萬元,全省100家店,人事成本最高1,600萬元, 1 年成本近 2 億元,其次,100家店租金成本約佔總營收30,租金成本也不低。

面對目前醫療器材市場,競爭者加入,利潤已大不如前,預估毛利率已從以往15~20,降至目前10以下,陳麗如仍然堅持走直營,以達到專業水準,但她更想到企業轉型契機。

醫療器材如何轉型?陳麗如說,核心價值不能移、也不能動。專業門檻不能忘,企業多元化,固本第一要務,她已開始運用「統包」方式,說服醫院如何經營「空間」,讓「坪效」轉成現金流量,而且更效率化,讓醫院多餘的空間、攤位,導入解壓、唱片、餐飲、便利超商,以達經營多元化,形成醫療內外資源整合(ERP),產生綜效,包括耕莘、新竹署立醫院、新竹馬偕醫院,目前已導入這一套系統。

陳麗如開店區位布局,更採「321」策略,北中南依次布點,目前包括台大、榮總、馬偕、三總、中興、忠孝、和平、陽明附近,都可看到杏一的行銷足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pershinge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